新闻中心

BOB昆明蓄势金融产业大发展

2024-09-1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BOB9月26日,昆明市召开高规格的金融工作会议,彰显了市委BOB、市政府加快发展金融业的决心与魄力。

  一战后的美国,用联邦储备体系强大了美元,进而让纽约取代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占据亚洲金融制高点,依托新兴市场的崛起,成为世界第三大国际金融中心国内外发展实践都在证明一个真理,谁掌控了金融资源,谁就掌控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和区域竞争的主导权。

  “金,融万物”处在建设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最前沿的昆明已经意识到,要用金融的力量,激活这座城市的发展动力,催生这座城市的国际化基因。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带动作用。而衡量经济的发展程度,金融似乎是把最好的尺子。“十一五”以来,伴随昆明飞速发展的社会和经济水平,全市金融业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进程中蓬勃发展、不断壮大,呈现出“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效益增长、风险下降”的良好态势,全市金融组织体系日趋完善,金融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金融保障能力快速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昆明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全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10.1%的成绩,比“十五”期间增加0.4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新增信贷1047.78亿元,增长19%,人民币存款余额6739.51亿元,人民币贷款余额6498.57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1.7倍和2.7倍。积极推进企业上市,全市上市公司(注册地在昆明)总数达到18家,占全省总数的62%,累计直接融资232.45亿元。与此同时,全市保费收入从2005年的30.08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97.61亿元,五年保费累计达314.46亿元,保险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泛的风险保障。

  目前,全市共有49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3家,国有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0家,城市商业银行3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16家,村镇银行1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信托公司1家,财务公司2家,资产管理公司4家,外资银行3家),29家保险公司,42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家证券公司,41家证券公司营业部,10家期货经营机构,203家担保企业,57家典当企业,105家公司,要素交易所7家,8家股权投资管理机构,2家股权投资机构,已基本形成了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邮政储蓄、地方金融机构、证券BOB、保险等多层次机构并存,功能互补、结构优良、体系健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

  在被称为昆明泛亚元年的2010年,借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落户等一系列盛事助推,昆明作为区域性国际城市的轮廓日益清晰起来,金融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0年7月,云南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昆明区域性跨境人民币金融服务中心揭牌。11月,富滇银行老挝代表处成功开业,为全国145家城市商业银行首个在境外设点的城市商业银行。成功举办滇池泛亚财金货币合作大通道建设高峰会议。恒生银行和汇丰银行两家外资银行来昆设立分支机构。金融“走出去”和“引进来”步伐明显加快。

  2008年以来,我市先后与23家驻昆金融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与平安集团签订“一揽子”的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加强“银政人才交流合作”,开展了三批“银政人才”交流挂职,加强相互沟通、合作;落实对新设金融机构的奖励、支持政策;连续两年评发“金融创新(成果)奖”,引导金融机构产品创新,鼓励服务创新,加大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

  启动全新一轮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是“十二五”末昆明市的一件大事。通过此项改革的深入推进,昆明组建了“昆明发展集团”,形成投、融、建、管相分离的运行机制,推动投融资公司战略转型,实现从市场载体到市场主体的转变。通过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完善了政府偿债计划和公司债务保全计划,做好精细化管理债务。通过合理分配资源,充足项目资本金,规范贷款资金使用,确保了投向合规。而健全公司治理BOB,实现了规范运营,做到举债有度、用债有效、还债有信,形成投资、融资、建设、经营、偿债的良性循环。

  通过一年多的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体制的创新使得融资管理体制机制更为科学、合理;同时,激活了投融资公司的发展活力,切实保障了现代新昆明建设资金的需求;市场化资源配置体制的建立,提高了政府对公共行资源的掌控力度,为实现资源价值反哺于民奠定基础。

  紧紧围绕国家、省农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我市认真贯彻落实金融服务“三农”优惠政策和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下发了“三农”金融服务的一系列文件,不断加强与在昆各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的合作,引导各类在昆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和创新力度,鼓励并支持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着力构建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

  2010年12月1日,东川区舍块乡上千村民兴奋不已,随着东川区联社舍块乡(村镇/简易)服务站正式开业,这个全市唯一不通金融服务网点的乡镇有了信用社。这也意味着昆明提前两年实现云南省提出的目标,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

  2011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明确提出将昆明建设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不仅为昆明市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政策支撑,也为昆明市金融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平台。

  事实上,2008年以来,昆明就开始加大对金融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先后制定了33个支持金融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为银行、保险、资本市场、典当、融资担保等行业发展,以及企业上市、股权投资基金、产权交易、金融服务“三农”等提供了大量政策扶持,促进了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同时,昆明紧抓法治环境、信用环境的进一步优化,金融监管工作不断加强,风险防范能力逐步提高,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

  昆明金融业发展正处于固本强基、丰富业态,做大规模、提升实力,扩大开放、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基础扎实、正逢其时。

  带着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光荣与梦想迈进“十二五”大门,昆明踌躇满志。市金融办提出,必须紧紧围绕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这一宏伟目标,全力抢抓桥头堡建设这一重大机遇,全面推动金融业跨越式发展,着力在壮大产业规模、健全市场体系、推动金融创新、扩大金融开放、优化金融环境等五个方面下工夫、求突破,加快把昆明建设成为金融机构集中、金融市场发达、金融信息灵敏、金融设施先进、金融服务高效的区域性金融中心。

  昆明市金融产业提出了这样的发展目标:立足我市金融业自身发展条件,着眼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用好用足国家支持政策,围绕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这一目标,推动我市金融业实现跨越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金融业增加值比“十一五”末翻一番,超过23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金融机构进一步集聚,金融市场、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金融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金融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金融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金融业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向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迈出坚实的步伐,为我市建设区域性国际城市提供有力的支撑。

  充分发挥昆明的独特区位优势,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放活,建立人民币与毗邻越、老、缅国家货币汇率定价机制,在跨境贸易结算试点中率先推进周边国家小币种柜台挂牌交易试点、银行间市场拆借试点,实现人民币在以昆明为中心的泛亚区域内可兑换,打造区域性跨境人民币融资中心、结算中心、直接投资中心、产品创新中心、人民币与小币种区域性外汇交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中心,形成金融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全力引进境内外金融机构的各类数据中心、资金清算中心、银行卡中心、研发中心、呼叫中心、数据灾备中心BOB、结算中心等后台服务机构;大力拓展金融外包服务产业链,引进和培育服务现代金融业的相关企业。金融资源凝聚力、带动辐射力、区域影响力显著提升,金融业集群发展态势初步形成,传统与新兴金融机构、总部型与功能型金融机构、全国性与地方性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与专业中介服务机构协同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围绕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大局,以工业化加速、城市化提升、市场化转型、国际化拓展为主攻方向,发挥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资金融通作用,着力服务好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三农”及县域经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非公经济及中小企业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等领域。以发展股权基金为突破口、以债券市场可持续发展为主攻方向,以培育要素市场为重点,以保险融资方式创新为主要手段,以推动融资平台战略转型为关键,以培育地方金融资源为途径,以融资担保为重要补充,充分发挥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相合作的优势,进一步推进信贷表外业务创新,积极拓展租赁融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保险资金投资等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政府主权贷款、无偿援助贷款和世行、亚行等多变金融机构贷款,探索在香港等境外成熟资本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外币债券等。

  加快建立健全股权投资政策支持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作用,推动股权投资产业超常规发展,积极争取外资股权投资基金设立试点,力争把昆明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股权投资中心;积极推动昆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入“新三板”交易市场扩容试点,探索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等资产证券化的新途径;建立健全各类要素市场,以产权交易为龙头,积极培育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珠宝玉石、特色农产品交易等商品类要素市场以及矿业权、林权、文化产权、金融资产交易、非上市企业股权等权益类要素市场体系,着力打造立足云南、面向西部、服务全国、辐射泛亚的要素市场中心。

  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设施先进、功能完备、机构齐聚、服务一流、充满现代气息的“中国·昆明泛亚金融产业中心园区”。吸引和鼓励国内外金融要素和金融机构进入,加快集中布局、集群发展、集约经营,提升昆明经济金融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我市金融业的区域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城市品质国际化、产业发展国际化、市场体系国际化、文化交流国际化、社会管理国际化,成为增强昆明区域性金融中心竞争力和知名度的新园区。

  来自市金融办的最新统计,目前,有意入驻该园区的驻昆银行机构、非银行机构、金融监管机构已达33家,入驻从业人员约7600余人。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和必然趋势,金融开放是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必由之路。

  为推进金融开放,市金融办全面落实现有鼓励政策,不断完善优惠政策,为金融机构来昆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同时,不断完善金融市场,集聚金融机构,优化金融环境。合理规划金融产业布局、完善金融服务功能,保持合理竞争态势。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性资源配置作用,设立金融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发展。要充分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为入昆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降低金融机构入驻成本。鼓励和支持在昆金融机构开展对外交流,拓展境外业务,加快信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联动,实现金融资源在更大区域内优化配置。着力构建滇中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推进区域金融基础设施、诚信系统一体化建设。

  全市上下要加强金融知识学习,认真研究金融问题,掌握金融规律,提高组织、服务、支持金融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各级政府、金融办要强化服务功能,正确处理政府与金融企业的关系,尊重金融行业的自主权,引导不误导、监督不干预、服务不强迫;要积极主动与金融部门搞好政策对接和项目衔接,聘请金融机构作为财务顾问,积极推介重点项目,按照金融机构的指导和要求包装项目、完善融资要件,对落实项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多协调、多支持、多配合;要坚决贯彻执行金融工作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建立完善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高效开展工作;要定期听取金融部门的意见,征求金融部门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建议;要积极服务,主动帮助金融机构解决在自身发展和职工工作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完善财政与金融联动的资金引导保障机制,着力激发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增强财政投资、贴息、补贴各类资金与信贷资金、保险资金的互动,完善对中小企业贷款BOB、“三农”贷款的再担保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金融考核奖励制度,充分调动金融机构支持服务现代新昆明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完善金融政策创新保障机制,积极协调人民银行、银监、证监、保监等金融监管部门和国家发改、财政、商务等相关部门,以及各金融机构,千方百计争取建设“金融桥头堡”的政策倾斜、优惠、创新、突破和先行先试。

  要加大全市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宣传力度,提升昆明市金融知名度;政府、金融单位与高校院所联合、致力于金融创新理论和应用,针对商业银行区域化扩展、人民币跨境金融服务、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信用担保、中间业务、混业经营及综合金融产品等提供智力支持;要发挥新闻传媒的宣传教育作用,普及现代金融知识、金融文化和金融法制,向社会公众提供准确的金融信息,增强公众现代金融意识和金融风险意识,切实提高公众金融素质,为金融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综合运用财税杠杆,通过财政贴息、税费减免、风险补偿等办法,吸引金融机构来昆发展,促进驻昆各类金融机构拓展业务、创新服务,支持各类传统及新兴金融机构发展。鼓励开发金融衍生产品,推动股权投资、并购贷款、私人银行、券商直投、信托租赁、汽车金融等新兴业务发展,有序开发跨机构、跨市场、跨产品的金融业务。加强向上沟通,在外资股权投资基金、消费金融公司、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保险资金支持民生、金融机构跨区设立分行以及新设村镇银行、农村产业发展互助基金等方面争取项目试点机会和政策支持,为昆明金融业发展创造积极、有利、宽松的政策环境。

  优化金融政策环境的同时,还要完善金融法治环境。逐步开展昆明金融业发展的体系化立法,进一步健全金融业发展法治环境。提升金融执法水平和效率,加大对金融案件的执行力度和逃废金融债务的惩治力度。加强金融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大金融消费者保护力度,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各种形式的非法金融活动,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和金融监管秩序。

  制定和落实激励机制,解决好高级金融人才的落户、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问题,特别解决好高级金融人才发展空间问题,全面提高昆明对高级金融人才的吸引力。建立金融人才培养和培训机制,采取高校与金融机构合作培养、增强与发达地区和城市的金融工作交流等方式,促进金融人才尤其是国际金融服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进一步优化金融人才结构,提高金融人才素质,为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打牢智力基础。

  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提高社会信用意识,采取多种方式,推动中小企业信用采集工作,开展农户信用评价体系建设试点。建立信用信息系统,形成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水准的信用服务机构,完善信用服务体系。深化涵盖政府、企业、各类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的全方位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信用维护制度,加强信用宣传教育,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在上述努力的综合作用下,昆明的金融生态环境正持续改善,对金融机构的吸引力也与日俱增。2008年以来,恒生银行、恒丰银行、进出口银行、汇丰银行、生命人寿保险公司、鼎和财产保险公司、中信建投证券、华融证券等已在昆设立分支机构。据市金融办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41家,保险公司29家,保险专业中介机构42家。证券公司2家,证券公司营业部41家,期货经营机构10家。信托公司1家,担保企业203家,典当企业57家,公司105家。(昆明日报)

  主办单位:昆明市人民政府承办单位: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地址:昆明市呈贡区锦绣大街1号

搜索